近日,國家郵政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印發了《關于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布局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成30個左右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在全國形成示范帶動作用;到2035年建成80個左右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智慧高效、綠色安全的國家郵政快遞樞紐網絡。
貫徹落實決策部署
近年來,我國郵政快遞業高速發展,骨干網絡輻射全國,運行成本不斷降低、生產效率日益提升,為建設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創造了基礎條件。
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完善郵政快遞等基礎設施網絡,到2035年建設80個左右國家郵政快遞樞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構建新型基礎設施規劃和標準體系,健全新型基礎設施融合利用機制,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拓寬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健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機制。”“建設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設全球集散分撥中心,支持各類主體有序布局海外流通設施,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國際物流樞紐中心和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
國家郵政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優化國家郵政快遞樞紐承載城市布局,加快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建設,國家郵政局等九部委聯合印發了《指導意見》。《指導意見》的出臺,也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的重要舉措。
如今,我國快遞業已成為反映經濟活力的“風向標”和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在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看來,“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離不開郵政業作用的持續與進一步發揮,而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建設是目標實現的助推力。國家郵政快遞樞紐的推進,可引領布局一批現代物流發展的戰略性、先導性基礎設施,這對于暢通經濟循環、連通全國統一大市場、服務保障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指導意見》的出臺,旨在優化完善郵政快遞基礎設施布局,強化國家郵政快遞樞紐集聚輻射功能,推動郵政快遞組織模式和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加快現代信息技術和先進設施設備應用,全面提升服務效率效益和質量水平。
高標準高質量建設
布局和建設國家郵政快遞樞紐,要堅持科學布局、統籌推進,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堅持創新驅動、融合協同,堅持智能高效、綠色發展。
《指導意見》指出,建設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城市布局要滿足暢通全球貿易流通和國內大循環的寄遞需求,依托重點航空、鐵路、公路口岸和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邊境(跨境)經濟合作區等,布局全球性、區域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要更好服務支撐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統籌考慮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協調發展,在交通區位好、經濟潛力大、市場活力足、國際競爭力強、區域帶動明顯的城市,布局國家郵政快遞樞紐。要有效銜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和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優先考慮在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國家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和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布局國家郵政快遞樞紐。要在郵政快遞市場規模大、業務范圍廣、輻射能力強、企業樞紐密集的城市,布局國家郵政快遞樞紐。
《指導意見》提出,要在全國布局80個左右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包括15個左右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20個左右區域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45個左右全國性郵政快遞樞紐,每個樞紐可因地制宜布局建設1至3個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功能區(統稱國家郵政快遞樞紐),樞紐功能區由相應城市承載。同時,還要依據城市戰略定位、輻射集聚作用、郵件快件處理能力等基礎構成,統籌考慮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需要,結合郵政快遞企業現有樞紐格局,在全國選取100個左右國家郵政快遞樞紐承載城市。
在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建設的重點任務方面,《指導意見》要求,高標準高質量建設樞紐,加快重點領域樞紐建設,發揮企業經營主體作用,加強科技賦能樞紐建設,培育發展特色樞紐經濟等。
趙國君認為,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從布局到建設有效銜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與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全面統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國家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和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同時選擇重點領域,注重企業經營主體作用的發揮,加強科技賦能及集約化發展,強調高標準。《指導意見》注重發展現狀,目標明確、規劃合理。通過《指導意見》推進國家郵政快遞樞紐體系建設,可強勁支撐各區域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取得較好建設成效,逐步達成戰略預期。
不斷完善工作機制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為確保相關措施落地實施,《指導意見》提出了加強統籌協調、壓實主體責任、完善支持政策、強化資金保障四項保障措施。
在加強統籌協調方面,建立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建設工作協調機制和標準指南,統籌推進全國郵政快遞樞紐布局和規劃建設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部門要加強協調,支持當地郵政、交通、公安、商務、海關、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進駐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形成政策協同和工作合力。
在壓實主體責任方面,國家郵政局加強與有關部門的銜接溝通,構建國家郵政快遞樞紐的落地機制,分批次核準認定國家郵政快遞樞紐承載城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郵政管理部門要完善細化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強化政策聯動,按照職責分工協同推進國家郵政快遞樞紐核準認定工作。各樞紐承載城市應制定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建設實施方案,有序推動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建設,積極做好申報工作。
在完善支持政策方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在符合條件的地區下放國際快遞業務經營許可。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國家郵政快遞樞紐的空間布局,加強與城鄉功能的有效銜接,樞紐承載城市優先保障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建設合理用地需求。對因建設國家郵政快遞樞紐確需調整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的,應按程序報批。
在強化資金保障方面,推動研究中央財政資金引導支持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內公共服務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納入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支持范圍。鼓勵地方政府出臺支持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建設的資金政策。推進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鼓勵具備條件的項目申報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支持民營資本、外資在內的各類社會資本共同參與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建設。
“為確保《指導意見》的落地實施,提出的四項保障措施,需配套具體實施方案,以使其得到全面落實。統籌協調上,要保障規劃的全面落實,區域、城市選擇上需遵循總體要求,強調承載城市與區域的基礎完善性、發展可期性、協調帶動性、經濟持續性等原則,促進建設城市與區域功能的不斷提升,取得各區域1+1>2的良性效應,盡量避免過度動態調整給區域帶來的整體性影響。主體責任的壓實應以完善的政策支持措施及強化的資金來源保障,并以可實施可落地的舉措促使主體職責的充分履行。”趙國君說。
國家郵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國家郵政局將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工作指導,制定國家郵政快遞樞紐建設標準指南,分批次核準認定國家郵政快遞樞紐承載城市,對達不到建設要求或無法有效推進樞紐建設的承載城市予以動態調整。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