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實施方案
為主動適應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我市對外合作交流步伐,根據省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主要目標。以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為抓手,圍繞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六大經濟走廊建設,加強與沿線國家、地區交流與合作,全方位提升我市外向型經濟層次和水平,力爭到2020年,將我市打造成“一帶一路”重要核心城市、雙向開放戰略支點和國際區域合作重要平臺。
(二)基本原則。
1.務實合作,互利共贏。堅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核心價值理念,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充分利用國家和省現有合作機制和平臺,積極創新區域合作形式,打造利益共同體,實現共同發展。
2.政府引導,市場引領。強化政府綜合服務和協調職能,重點做好宏觀謀劃、政策支持、平臺搭建和信息服務工作。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突出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引導更多企業確立國際化發展戰略。
3.突出重點,分類實施。差異化對接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重點國別、重點線路、優先領域、關鍵項目集中力量重點突破,以點帶面,示范帶動,推動更廣范圍、更高水平經貿合作。
二、主要任務
(一)擴大貿易合作。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大力拓展貿易發展空間,積極推進貿易便利化和區域通關一體化。建立完善合作機制,搭建“一帶一路”地方貿易合作平臺,組織參加“一帶一路”品牌展會,設立區域性營銷網絡,加快發展跨境電商,充分發揮我市制造業的產能優勢,擴大市場份額,推動貿易升級和轉型發展。加快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辦好東亞博覽會暨韓國商品博覽會,進一步擴大國際影響力。(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投資促進局、濟南海關、濟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市貿促會,各縣區政府、濟南高新區管委會,以下將各縣區政府和濟南高新區管委會統稱各縣區政府)。
(二)加強投資合作。積極實施外資多元化戰略,拓展外商投資合作領域,引導外資投向,優化外資結構,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圍繞推進全市經濟戰略性結構調整,發揮我市區位、產業和資源優勢,推動與世界500強企業和知名跨國公司全面開展戰略合作。推進服務領域對外合作,鼓勵外商重點圍繞服務業進行投資,引進和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型企業。進一步創新外商投資服務體系,加強平臺建設,制定和實施重點項目推進機制,確保外資數量持續增長。(牽頭單位:市投資促進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商務局,各縣區政府)
(三)促進國際產能合作。積極引導電力設備、建筑、鋼鐵、水泥、民用太陽能等行業生產能力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轉移合作。充分發揮我市電子信息、機械裝備、交通裝備、石油化工、電力設備、生物醫藥等行業競爭優勢,開展國際經濟合作。鼓勵企業以項目為載體、以資本為紐帶,組建新型跨國經營聯合體。推動對外承包工程轉型發展,鼓勵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擴大市場份額。支持電力能源、房屋建設、交通運輸、石油化工行業企業以EPC(設計—采購—建設)、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BOT(建設—經營—轉讓)等模式承建境外電站、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工程項目。推動對外承包工程與境外資源開發、經貿合作園區建設相結合,帶動大型成套設備、標準、設計、勞務和運營服務輸出,培育更多國際品牌企業。(牽頭單位:市發改委;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市商務局、市工商聯,各縣區政府)
(四)加快境外經貿合作區建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在“一帶一路”重點國家和地區建立加工制造型、資源利用型、農業產業型、商貿物流型經貿合作園區,推動企業境外集約化發展。抓住國家自貿區戰略機遇,加快推進跨境地方合作示范區建設。積極創建省級境外經貿合作區,支持符合條件的園區申報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并加強建設規劃布局,完善梯次培育機制。(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市外辦,各縣區政府)
(五)推進金融合作。積極拓展金融合作領域,創新金融合作模式,加快推進我市產業金融中心對外開放,提高“一帶一路”建設支撐能力。積極吸引境外金融機構在我市設立全國性金融服務、財富管理等總部機構,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融機構、主權財富基金、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我市集聚發展。鼓勵跨國企業在我市開展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和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業務,提升金融開放水平。(牽頭單位:市金融辦;責任單位:市財政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營管部,各縣區政府)
(六)強化科技合作。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科研機構、跨國公司在我市設立研發中心,與我市相關單位共建實驗室和人才培養基地,聯合開展產業鏈核心技術攻關。鼓勵我市有實力的研發機構在基礎研究和重大科技領域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國際科技合作和國際大科學計劃,營造有利于各類創新要素跨境流動的便利化環境。充分發揮濟南中烏高科技合作園的平臺作用,加快海外研發基地和科技孵化器建設,利用我市信息技術優勢,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大數據、云平臺、信息存儲、通訊技術合作。(牽頭單位: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各縣區政府)
(七)擴大物流合作。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以創建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城市為契機,加快推進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網絡建設,著力構建現代交通運輸體系,拓展國際國內物流通道,促進區域物流一體化發展。加快濟南臨空經濟區規劃,高水平建設國際物流園區。推廣復制自貿區經驗做法,提升濟南綜合保稅區服務功能。積極推進開通“濟新歐”鐵路貨運班列,打通國際物流通道,對接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加強與上海、天津、青島、煙臺等重點港口城市合作,推進內陸海運市場整合和運營模式創新,拓展國際物流海運通道。加快口岸服務設施建設,構建一站式大通關口岸服務體系,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積極推進電子口岸建設,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通關服務,建設國際郵件集散中心和大型航空貨物集散中心,努力將我市打造成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港和全國智能公路港網絡體系重要節點。(牽頭單位:市經濟和信息化委;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投資促進局、市交通運輸局、濟南海關、濟南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市政府口岸辦,各縣區政府)
(八)深化旅游合作。積極打造我市國際性旅游合作平臺,通過舉辦濟南泉水節、山東(濟南)國際旅游交易會、濟南國際泉水冬泳節、濟南國際定向尋泉賽等活動,以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互辦旅游推廣周、旅游交流大會等形式,拓展旅游營銷渠道,提高我市國際知名度。同時,積極引導雙方企業合作開發特色旅游項目,建設國際化、生態型精品景區和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推動我市實施旅游國際化戰略。(牽頭單位:市旅發委;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外辦、市貿促會、市僑辦、市僑聯,各縣區政府)
(九)廣泛開展人文交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指引,進一步深化對外文化交流與合作,通過拓寬友城和友好關系渠道,不斷提升政府合作層次和水平。搭建多元化對外文化交流平臺,廣泛拓展合作渠道,積極參與對外文化交流合作項目。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傳媒合作,提高我市傳媒國際聲望,擴大泉城文化影響力和知名度。加強文化產業和教育領域國際合作,充分發揮我市高校資源優勢,與沿線國家開展留學生教育培養活動,擴大留學生規模,提高雙向互動交流能力和水平。(牽頭單位:市委外宣辦;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市教育局、市外辦、市僑辦、市僑聯,各縣區政府)
(十)推動雙向開放融合發展。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合作關系,組織實施國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城市工作,加快復制自貿區創新制度模式,積極申請加入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推動出口與進口、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有機結合,形成平衡發展互利共贏的投資合作新機制。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促發展,構建對內對外相互促進、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市投資促進局、市外辦、市僑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完善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推進措施,保障各項工作落實到位。要建立“一帶一路”建設組織領導機制,及時研究制定具體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督導檢查有關重大工程、項目等落實情況。市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編制重點領域實施計劃,落實國家、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并與上級有關部門搞好溝通對接,促進各項工作有效開展。
(二)強化政策支持。各級要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強化政策支持,引導企業“走出去”開展經貿交流。要鼓勵金融機構綜合運用內保外貸、外保外貸、投資保險、融資擔保等多種方式為企業開展經貿合作提供服務;鼓勵企業穩妥利用國際商業貸款,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境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發行人民幣債券。探索設立地方“一帶一路”產能合作引導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加強與亞投行、絲路基金、中國—東盟投資基金等機構合作,爭取更多政策性資金支持。
(三)提升服務水平。加快建立我市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合作智庫和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政策、市場、項目等信息服務。充分利用國家間協調機制和框架協議,促進市與“一帶一路”節點城市構建國際經濟合作伙伴城市關系。聯合國家、省有關部門舉辦“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泉城”論壇,創建“走出去”國際產業合作高端平臺。建立市“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儲備庫,實施重點企業(項目)帶動戰略,優化境外投資核準、備案流程。支持企業申辦APEC商務旅行卡,對國有企業因項目需要出國人員,可實行一次審批、一年內多次出國的辦法。海關、檢驗檢疫等口岸查驗部門要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便捷服務。
(四)加快人才培育。各縣區政府、市有關部門要鼓勵企業積極引進國外高層次技術、營銷和管理人才,借助海外高端智力資源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要加強跨國經營管理人員培訓,選派境外投資及承包工程企業的業務骨干到境外培訓。積極倡導相關高校根據境外投資合作市場需求設立相應專業,加快培養跨國經營管理人才。
(五)規范企業經營。指導我市境外投資企業遵守投資所在國家或地區法律法規,尊重當地文化、宗教及風俗習慣,注重資源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履行必要社會責任,確保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市有關部門要建立境外風險預測預警制度,及時通報發布各類風險預警信息,并完善我市外事服務及領事保護信息服務平臺。要指導企業加強經營風險管理,健全內部風險防控機制和責任約束機制。加大“一帶一路”境外安保投入,強化安全教育培訓,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安保水平。